65歲張瑜:一生無兒無女,失婚多年看到前夫還是會心動

Jiang酱 2023/03/14 檢舉 我要評論

1989年的一天,導演張建亞飛往美國看正在留學的妻子張瑜。

昔日你儂我儂的兩個人,如今卻無話可說,氣氛尷尬。

默然許久后,張建亞才說: 「你在這里過得好嗎?」

張瑜點了點頭,沒有開口說什麼。

當年張瑜不顧張建亞的苦苦哀求,在新婚不久便「拋夫留學」,追求更好地生活。如今二人感情變淡,只能以失婚收場。

多年后張瑜回到國內,張建亞手捧鮮花接機。那一刻,張瑜發現自己還是會對前夫心動。

可時過境遷,昔日對自己疼愛有加的張建亞早已另覓佳偶, 而張瑜卻始終是一個人。

在一次采訪中,田歌問張瑜: 「我覺得平常女人還應是妻子和母親,但你兩個都沒有,你現在是否還想填補這個空缺?」

張瑜回答: 「所以我的人生并不完整,有很多遺憾。」

有人說:「這一切都是張瑜自己作的,當年張建亞對她多癡心,非要和他失婚,活該她孤獨終老。」

現在他們二人已經失婚33年,張瑜是否還愛前夫?

1、張瑜的幸福童年

張瑜能夠進演藝圈,全部都是「偶然」。她小時候的夢想是游泳,從小她就經常練習游泳,中學時還參加了游泳隊。

1973年,「沉寂」已久的上海電影廠準備重新開始「營業」,打算注入一批新鮮的血液。

同學躍躍欲試,拉著張瑜就去了現場。從張瑜一進門開始,就有老師相中了她。

同學沒有被選上,張瑜正準備和同學離開的時候,老師突然開口說: 「這位女同學,你不打算試試嗎?」

同學也覺得好玩,便慫恿著張瑜試試。張瑜推脫不了,只能上台隨便試試,卻真的被選中。

後來,她成為上海電影廠的一名學生。彼時的張建亞已經高中畢業,正處于打工階段。

不過熱愛表演的他卻不想就這樣虛度自己的一生,于是他白天上班,晚上就跑到上海工人文化宮里拍攝話劇。

而張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,有朋友聽到劉瓊導演正在挑選電影《一分之爭》的演員。

朋友想去試試,可她內向害羞,張瑜便說道: 「別害怕,我陪你一起。」

和一開始一樣,朋友落選,張瑜卻被選上。當時劉瓊一眼就看上張瑜閃閃發光的眼睛,覺得她身上的氣質以及樣貌都很符合自己的角色。

就這樣,張瑜獲得了拍攝首部電影的機會。

自這部影片之后,很多導演看到了張瑜的潛力,紛紛找她拍戲。

不過那時候的張瑜還只是新人,所以基本都是一些跑龍套的小角色。

可張瑜也不氣餒,她覺得自己現在不是挑角色的時候,而是應該先學習沉淀。

上影廠的廠長非常滿意張瑜不急不躁的性子,所以在接到《廬山戀》的劇本時, 第一反應就是要用張瑜。

1979年,廠長找到張瑜,跟她說了一下《廬山戀》這個劇本,并問她有沒有興趣?

張瑜當然有興趣,這可是她第一次出演女主,她晚上興奮的都睡不著覺了。

後來,張瑜進組與郭凱敏合作。在合作期間,郭凱敏對她諸多照顧,送吃的、送喝的、送衣服等等。

在郭凱敏面前, 張瑜就像是個沒長大的孩子一樣。

郭凱敏也不是閑的,他從見到張瑜的第一面開始就喜歡上了這個姑娘。

當時張瑜也大概猜到了郭凱敏的心思,可惜兩個人都很傳統,誰也沒有先開口。

在拍攝「吻戲」的時候,郭凱敏特別不好意思,畢竟這可是電影史上第一次的吻戲,更何況對方還是自己喜歡的姑娘。

相比扭捏的郭凱敏, 張瑜反而要淡定很多。

不過這條吻戲也拍攝了半天左右,等到拍攝結束后,郭凱敏不僅臉紅了,就連脖子也通紅,整個人就像是被煮熟的蝦一樣。

聽到導演說結束的時候,郭凱敏腳下抹油,一溜煙就跑了,惹得后面的張瑜哈哈大笑。

1980年,《廬山戀》上映, 賣到了上億的票房。要知道那個時候一張電影票錢才2毛錢,賣到上億是個什麼概念?

劇組為了營造效果,總是讓這兩個人公開合體,當時不少人都以為他們兩個人是真正的情侶,但其實不是。

之后沒過多久,張瑜就答應了一個男生的追求,這個人名叫張建亞。

和張瑜的走運不同,張建亞真的是一步一個腳印,靠著自己的努力才獲得後來的一切。

他雖然在上海長大,但卻不是上海人。

高中畢業后就開始工作,天天晚上跑去文化宮表演。

後來有位導演覺得張建亞是個好苗子,便讓他考了上海電影學院。

不過因為長得不帥氣,張建亞在最開始的三年里一直在跑龍套,接的都是一些小角色。但他沒有自怨自艾,反而樂在其中。

張建亞有個好友名叫焦晃, 他和焦晃都喜歡看書,所以二人經常湊在一起。

2、嫁同行張建亞,一生獻給事業

1977年,張瑜來焦晃的家里借書看,恰巧遇到了張建亞。

張建亞對張瑜一見鐘情,懂事的焦晃便給兩個人創造機會,謊稱 :「我這里沒有你要的書,但建亞那里有,你以后還是找他吧。」

就這樣,張建亞和張瑜因書結緣。

雖然彼時的張瑜還沒有出演《廬山戀》,但名氣要比張建亞大一些。

每次看完書,張建亞總會把她送回宿舍里再走。

雖然張建亞心儀張瑜,可他遲遲沒有說出口,因為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張瑜。

1978年,張建亞攻讀北電的導演系。

1979年,張建亞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可以站在張瑜的身邊時,他向張瑜告白了: 「我喜歡你,我們能在一起嗎?」

可22歲的張瑜并沒有心思談戀愛,她只想先發展事業。

張建亞也不惱,而是一直陪伴在張瑜的身邊,當然也會隔段時間向她告白,盡管每次都被拒絕。

1980年,憑借著《廬山戀》走紅的張瑜答應了張建亞的告白, 這讓他十分高興。

1980年-1981年, 張瑜憑借著4部電影連獲大獎,成為我國演藝圈中首位「四連冠」的演員。

她的身影時時刻刻出現在電視上,更讓無數粉絲為之瘋狂。

張瑜很苦惱,因為這樣她就沒有時間談戀愛了,她的時間被安排的非常滿,只有少量的時間可以和張建亞待在一起。

可即便是兩個人待在一起也不能出去光明正大的逛街,因為這樣容易被粉絲們圍得個水泄不通。

張建亞卻覺得沒關系,只要他們彼此心中掛念著彼此就好。張瑜工作忙的時候,張建亞也忙著提升自己。

張瑜空閑的時候,張建亞就會給她買好吃的,或者是幫她按摩放松,十足的好男朋友。

1984年,兩個人順利成婚。婚后因為兩個人要各忙各的,所以兩個人相處時間很少,大部分都是張建亞接送張瑜的時候兩個人才能安靜的待在一起。

那個時候張瑜的發展還算不錯,但她并不滿足于現狀,她想要深造,便提出要去美國留學。

可張建亞卻不同意,他說: 「你能不能不去?在國內發展不好嗎?我們才剛結婚啊!」

可是張瑜卻沒有被說動,她說:「我現在拍戲越來越吃力,如果不繼續深造,我在這條路上發展不了多久的。

你放心,就算我出國了, 我們之間也會依然很幸福的,我不會離開你太久。

張建亞沒有說動妻子 ,只能點頭同意。

1985年,張瑜獨自一人踏上了去往美國的路,臨行之前他們相擁在一起,似乎要把這輩子的擁抱都用完。

他們原以為這次的分別不會太久,卻不曾想這居然會是他們最后一次的擁抱。

剛去美國的時候,張瑜身上只有幾十美元,租完地下室后就所剩無幾了。

為了生存,她只能一邊上學一邊打兩份兼職。

最慘的一次她身上的錢都被偷了,她忍著餓,直到2天后才等到兼職的錢發了她才吃飯。

不僅如此,她自己一個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干,生病了也要自己扛著。

可如果她在國內,這一切都有張建亞。可即便這樣, 她也沒有想過要回國。

因為那個時候國際長途很貴,所以她和丈夫也沒有通過電話。

張建亞并不知道妻子在美國遭遇的一切,他只是一邊工作,一邊照顧著張瑜的父母,然后等她回來。

就連張瑜父母家的鄰居都夸贊張建亞道: 「你看看你家那位女婿,簡直比我家兒子都要體貼。」

張瑜在美國學習的日子特別刻苦,經常熬到凌晨三四點,也因此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癥,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逐漸好轉。

3、65歲一生無兒無女,失婚多年看到前夫還是會心動

但她的這份努力并沒有白費,1989年,張瑜拿下研究生學位。

恰巧那個時候美國方面有個電影展邀請張建亞,他便趁機去看了張瑜。

一見面,兩個人并沒有想象中的熟絡,反而有種陌生的尷尬感。

他們不像是久別的夫妻,反而是一直沒有聯系的遠房親戚,不知道該說些什麼?

最后還是張建亞說道:「你既然已經得到學位,那就跟我回國發展吧? 我現在在國內也還算有點名氣,可以幫你。」

但張瑜卻不想回國,因為她還想打進好萊塢,并且也已經考上了美國著名的藝術研究學院學習。

張瑜說:「建亞,你和我待在這里吧? 我們一起在這里發展,日子一定可以過得很好。」

但彼時的張建亞在國內拍攝的《冰河死亡線》、《少爺的磨難》、《綁架卡拉揚》等一一部部引人入勝的作品讓他成了當時的名導。

所以,張建亞不可能因張瑜放棄國內好不容易闖出來的名堂,而張瑜也不想回去,二人不歡而散,氣氛尷尬。

沉默了許久,張建亞又問道: 「你在這里過得好嗎?」張瑜只是點了點頭,沒有再說別的。

後來,張建亞就回了國。張瑜想了很長時間,最后提出了失婚,她不想再繼續這種「空殼子的婚姻」了。

張建亞苦苦哀求,他很愛張瑜,可是張瑜心意已決。說起來也很可笑,當年說過不會離開的人是她,現在堅決失婚的人又是她。

1990年,在張瑜的堅持下,這段維持了6年的婚姻還是以失婚收場。失婚后,張瑜就在美國開始闖蕩,但是效果并不好。

反觀張建亞的事業水漲船高,《挑戰》、《義膽忠魂》、《三毛從軍記》讓人過目難忘。張瑜這邊在美國發展不順, 又轉戰台灣,可效果也不是很好。

1993年,張建亞在拍攝《王先生之欲火焚身》的時候,邀請了張瑜,希望她可以回到大陸拍這部戲。

張瑜內心有些猶豫,最后在張建亞幾次三番的邀請下還是決定回來。

在機場的時候,除了張瑜的家人以外,就連張建亞也到了。 他手捧鮮花的站在那里,讓人看著就十分著迷。

張瑜出來的第一眼就看見張建亞了,只此一眼,她就發現原來這麼多年過去了,自己還是會心動。可是她也明白,兩個人回不去了。

所以,之后即便是張建亞提出要復婚的想法,張瑜也都拒絕了。不過,張瑜倒是憑借著《王先生》這部戲獲獎。

之后她也拍過幾部戲,但市場反應不佳,張建亞勸道: 「現在國內的演藝圈已經不是你剛出國那會了,你不如試試轉到幕后。」

于是張瑜又開始做導演,但第一部戲就賠了500萬。但之后因為有張建亞的幫助,張瑜倒是也做得像模像樣。

除了導演,她還涉及投資, 甚至開了一家公司當起了老闆。

所以,後來的張瑜即便是不再拍戲,她也妥妥的是為企業家。

但不管事業如何成功,張瑜始終沒有再答應任何人的追求。

反而是張建亞,在2000年的時候娶了一位圈外人,并在2001年的時候有了孩子。

「所有的感情,都要用離別才顯得更珍貴。」張瑜對張建亞的感情便是如此。

之前田歌曾問過張瑜說:「我覺得一個女人還是應該有為人妻和為人母的身份才算完整,但你都沒有,你有沒有想過要彌補。」

張瑜說:「所以我的人生是有缺口的,有遺憾,我感覺我還是很可憐。」

她的這份遺憾來自于她的前夫張建亞,遺憾已經失去了他,失去了那個最愛自己的人。

如今他們已經失婚33年,曾經有記者采訪她: 「你有沒有后悔當初和張建亞失婚?

65歲的張瑜回答: 「當時年少,不懂自己放棄的究竟是什麼?」

是啊,年少的我們都太過盲目執著。等到真正懂得的時候,又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早已親手推開了此生最重要的人,可時過境遷的悔過早已沒了意義。

所以,也許張瑜心中還愛著張建亞,但這份愛已經無法表達出來了。她說:「 他說我的第一個戀人,第一任丈夫也是最后一任。」

幸運的是,他們沒有因失婚而撕破臉,始終以朋友的身份相處,也算是沒有丟掉對方。

有人曾提出這樣的問題: 「如果當初張瑜沒有出國,他們之間是否能是另外一幅樣子?」

針對這個問題,沒有人能回答出來,也許就連他們也曾在心中想過這個問題吧?就是不知道他們的答案是什麼呢?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