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到一組陶藝作品,驚呆了!見識到了什麼叫真正的腦洞大開!
這是一組名為「open mind」系列的陶瓷作品,每個雕塑似乎都有了靈魂。或是哭、或是笑、或是掙扎咆哮!看到都能使人聯想到自己的境遇,或快樂或悲傷。
創作者叫曾章成,他被稱為港式雕塑界「鬼才」,他的作品有趣、耐看又大膽!個人風格非常明顯,只要看過一次,你就過目難忘。
01活得自在,就是真正的富有
誰能想到,這樣一位造詣頗高的藝術家,竟沒上過大學,31歲才開始接觸陶瓷。
雖然曾章成4歲時就喜歡畫畫,但當時父親[吸·毒],母親不得不帶著他離開家。
母子倆生計困難,他無法繼續畫畫的夢想,但也因為母親工作忙,沒時間陪伴他,因此他有更多的自由去觀察和感受這個世界。他說「活得自在,就是真正的富有」。
衣服的褶皺、樹葉的紋理、不同時分的光陰、人類悲喜時的面容表情,都讓他覺得新奇有趣。
早早輟學后,做過很多無關痛癢的工作,服務員、炸薯片、燙衣工人、冷氣學徒、跟車,后來為了賺更多錢,曾章成當了警察。
但不變的是他仍對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充滿好奇。
02我一生只有一位老師
名字叫泥土
在當警察的13年期間,下班后曾章成會到香港藝術中心轉轉。有一次偶然邂逅了泥雕藝術,一見鐘情。
「那一刻,我好像進入了真正屬于我的世界。看見墻上貼了一張陶瓷課程的海報,「是一見鐘情,是內在最真實的聲音。」」
短短一期陶瓷課程后,他毅然踏上了這條藝術之路。那年他已經31歲。
有人問起他有沒有后悔前半生浪費了許多時間,他說,「 過去的好與壞,也是引導我們去尋找最終想要的自己。 」
而后數十年如一日,專注陶藝、陶瓷雕塑創作,終是自學成才,成為雕塑圈中的大師級人物,在國際上也獲獎無數。
03用冷硬的材料
訴說無限的柔情
曾章成早期的作品通常結合社會問題,用泥雕夸張的表現出來。
比如2006年創作的這組《A Dish of Future 》,意在講述人類無止境地消耗地球資源,猶如親手廝殺自己的下一代。
后期在與泥土相處的這些年里,曾章成從中領悟到了:柔軟與接納。泥土教會他安然地接納身邊所有事物的原貌。
他說「 曾幾何時,我以為是自己在塑造泥土,反過來,其實是泥土塑造了我。」
「世界是漂亮的,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投訴。」后期作品開始開始關注人,關注人的情緒。
主要有三類,情緒陶瓷、液體陶瓷、捏雕陶瓷。下面我們分別欣賞一下。
①情緒陶瓷
作品「嬰孩」,小孩造型夸張,活潑俏皮。或熱淚盈眶,或噘嘴賭氣。每一個都萌態逼真,讓人忍不住抱回家。
每一個成年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孩子。正是這個內在的孩子才讓我們保持好奇心,鼓勵我們去探索世界…
作品「清醒夢」,人面被扭曲、擠壓、爆破…我們能感受到沉默、疼痛、壓迫、掙扎、窒息...仿彿訴說著現代人無從釋放的壓力,令人驚艷!
「有的時候真的什麼都不想看,什麼都不想聽,想靜靜」
「頭疼,所有的事就好像一只大手,壓得自己喘不過氣。」
「明明不高興,卻還要強顏歡笑,取悅別人。」
「就讓我睡一覺把,不要再拉我起來了。」
「正做著春夢,不知是白日夢還是清醒夢」
「擁有雙重人格的我,偶爾理性,偶爾又很感性」
「感覺自己額頭長了一個痘痘,趕緊擠出來,好疼。」
2012年,憑借作品「驚奇的水花」奪下名列世界四大陶藝獎之一的「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」首獎。
如今61歲的曾章成仍是個多產的藝術家,平均一周可創作一個雕塑作品。
雖學藝起步晚,但熟能生巧,厚積薄發。所以要勇敢的做自己啊,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