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一博對角色一問三不知,趙露思說演員就是自己,劉浩存發明了「嗯啊」式應對采訪法,一個演員不了解自己的職業,你能指望他塑造出好的角色嗎?
央視網評「絕望的文盲們」
近日,話題 #絕望的文盲#在微博登頂,短時間內收獲了兩億的閱讀量,評論區有人說:這不是絕望的文盲,因為文盲如果感覺到絕望,說明是有反思的,反思就可能改正,這樣的人還有救,但是就目前的娛樂壞境而言,那些文盲演員們不僅不會絕望,還把所有的負面評論都歸結于黑子。
意識不到錯誤,又何來「絕望」一說?
在批判絕望的文盲們之前,我們先要知道什麼是「絕望的文盲」?
說起這個詞的締造者,就不得不提到因為《陳情令》大火的男主演之一——王一博。
兔年賀歲片《無名》上映,王一博是電影中的男二葉先生,這部片子上映之后一直爭議不斷。
主演王一博在路演的時候「惜字如金」,用自己高冷的交流方式成功出圈了。
路演中,記者問王一博:「聽說導演送了您很多書,希望您在家待一個星期,那麼這些書中,您最喜歡看哪一本?」
沒想到,王一博反問記者:「待在家里跟書有什麼關系?」
記者只好耐著性子再問了一遍:「您看了導演給的書之后,有什麼想法,對您塑造角色有什麼啟發?」
可以看出,記者提問時已經很仔細的給王一博解讀了,生怕他聽不懂問題,但是記者還是高估了王一博的閱讀理解能力。
王一博說:「獨處的那段時間挺安靜的,至于角色,嗯,對不起,我沒法回答你的問題!」
記者不死心,又問了一個關于角色的問題:「如果您和葉先生在時空相遇,有什麼話想對他說?」
王一博反應很「真實」,他說:「不可能見面的,我和他沒話說。」
乍一看,王一博的回答處處透著高冷范,甚至隱隱透露著不知者無畏的傲嬌,可是這些問題真的就那麼難以回答嗎?
在小編的義務教育中,語文閱讀理解是每周都會遇見的題目,這些問題但凡做過閱讀理解的,編也能編出一堆話來,更別說是對自己花了很長時間來扮演的角色。
尤其是最后關于如果,假設性的題,但凡在答題卡上寫下:沒有如果,這個假設不成立。都會被判0分吧。
在王一博的這段采訪中,粉絲看到的是高冷男神,而在外人看來就是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。靠著王一博的這段經典采訪, 那些「沒文化又不努力」的演員們有了新的形容詞:絕望的文盲。
把無知當高貴,把低學歷當勵志,把沒文化當作單純可愛,內娛「絕望的文盲」為什麼層出不窮?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,大家都有了這樣一個觀點: 學習不好,就去當網紅、當明星啊!長得漂亮還要什麼腦子啊,去娛樂圈啊!
縱觀如今的內娛,王博從來都不是個例。
不能理解角色的,寫錯別字的,沒文化硬凹的,比比皆是。
中國字都寫不明白的,內娛隨便一抓一大把,就拿王一博來說,錯別字就多的讓人頭皮發麻。
王一博錯別字能錯的多離譜?
他把自己名字中的博都寫錯了;感謝《陳情令》導演的時候,把一直以來的以寫成了「已」;最絕的是「游」這個字,王一博多次在各種節目中換著花樣的寫錯;還有祝福祖國的福,示字旁寫成衣字旁等等。
女頂流楊冪也沒有躲過錯別字的攻擊,大冪冪靠著《宮》、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等作品成為圈內數一數二的大明星,而且,她還是曾經的北電學霸,文化課第一名。
然而,她也多次因為「沒文化」翻車了,比如,高中生都知道的莘莘學子,在她這個學霸嘴里成了「辛辛學子」,哭唧唧中的唧念成卿,載體、「裁體」傻傻分不清。
女學霸也不認識常見字,娛樂圈的文化水平確實令人擔憂。
無獨有偶,內娛出名的流量花生,幾乎都有過這樣的經歷,金晨將勻稱寫成「勺稱」、「開朗」變成「開郎」;
許凱的麻辣燙三個字錯兩,辣字模糊不清,燙變成了「湯」;
楊洋不會念「駕馭」,念成駕權;
張馨予的「盆」蓽生輝;
馬蘇的心有靈「屎」;
易烊千璽的「蔡康永」;
王子異「自創」雞翅的翅;
楊超越不會寫「修仙錄」和「福」;
孟美岐連金主霸霸都搞不清楚讓網友「汗顏」。
有的錯別字是張冠李戴,有的則是查無此字,純屬自創。
除了錯別字,在采訪上暴露自己文化水平低的也不少,其中比較經典的要數趙露思和劉浩存。
記者在采訪趙露思的時候,問她認為什麼是演員。
趙露思笑嘻嘻的說:「演員……就是我呀。」
這個回答實在是「天真又自戀」,一邊的吳磊弟弟都被驚呆了。
劉浩存在采訪中不停的捂嘴偷笑,嗯嗯啊啊,就是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,看的人火冒三丈。
黃子韜一向以直爽聞名,不懂的問題就會不恥下問,有一次,他在采訪中問「瓶頸」是什麼意思?這個問題說實話太小兒科了。
還有演年代戲的演員不知道演的時代背景,建黨初期和解放初期傻傻分不清楚。
除了這些低水平的文盲們,娛樂圈還存在一批「高級文盲」,他們常常以文化人自居,喜歡引經據典,說話高深莫測。
比如「老干部」靳東,熱衷于用繁體字發微博,經常發文感慨,還引出名人名句,尷尬的是,他拿別人的話說是梵高的,惹人笑話。
李健采訪靳東的時候,談起靳東愛看書的事情,靳東也沒說出愛看哪些書,然后用一些類似「阿巴阿巴」的話搪塞了過去。
如靳東一樣張冠李戴來展示自己有文化的還有馬思純。
娛樂圈的「文化人」
當然,娛樂圈也有「文化人」,比如趙麗蓉老師,王寶強等。
說這兩人有實力,很多人都認可,但是說他們有文化是不是太開玩笑了?
大家都知道,趙麗蓉老師不識字,王寶強也好不到哪兒去。
趙麗蓉老師雖然不識字,但每次在台上表演的時候,都沒因為文化露過怯。
在小品《打工奇遇》中,趙麗蓉老師有一段寫毛筆字的戲,不識字的趙老師開始每天練字,一天到晚就拿著毛筆對著范本一筆一筆地練習,最后展現出來地效果很有大家風范;唱英文歌的時候,趙麗蓉抱著收音機,一天到晚地聽,用最笨地方法把每個詞都記了下來。
王寶強是草根逆襲的典范,也是真正的農村人,做了演員之后, 他隨身攜帶字典,一邊看劇本一邊查字典,他不僅將角色塑造的很好,在面對采訪的時候,也能輕松的說出角色的特點、心理等。
陳曉旭為了拿到林黛玉的角色,寫了好幾頁的人物解讀給導演;張曼玉在被記者挖坑的時候,一張嘴就將作品立意拉高了。
所以,從來就不是娛樂圈沒有「文化人」,而是當「文盲」已經掙得那麼多,干嘛還要辛辛苦苦的提升實力呢?
你說,李白,他會不會想家?
央視的文章結尾,提到了某記者和陳建斌的一段采訪,短短的一句話,卻足夠娛樂圈的明星們學習一輩子。
現在的采訪,不僅流于表面,很多人連面子都不做了,直接互相敷衍,更別說讓記者和被采訪者達到靈魂的共鳴。
但是,陳建斌的一席話還是讓人動容。
李白被人仰慕了上千年,李榮浩在歌里說:如果能重來,我要選李白;歷史評價李白說:這是詩仙,在詩中脫離了肉體凡胎的詩人;懂他不懂他的人想起他都是浪漫,才華橫溢。
只有陳建斌著眼于他詩中的背面,看到他的孤冷與寂寞,若是真的意氣風發,前途光明,他又為什麼「但愿長醉不復醒」;若是真的喜歡游山玩水,朋友滿天下,又為什麼《月下獨酌》。
醉酒的李白,活在夢里的李白不是浪漫的,灑脫的,是惆悵的,失意的,不愿面對現實的。
李白在外漂泊了一輩子,陳建斌說:他會想家的吧!
這才是一個演員對角色的理解,站在角色的角度,感知他所有的情緒,而不是站在外人的角度,演一個機械化的假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