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春節期間,有這麼一條視訊, 熱度比肩《狂飆》,火爆碾壓春晚。 相信很多網友都知道我說的是啥,沒錯,就是那條關于「原味」豬大腸的視訊。
視訊來源于十年前的古早綜藝《頂級廚師》。其中一期節目要求選手制作一道頗具難度的山東名菜——九轉大腸。前一個選手的九轉大腸,被評委批評太過「純凈」。
視訊片段 圖源/愛奇藝
包括現場選手在內的很多人,感覺這是主持人和評委們的有意刁難。于是,視訊里的主角「小胖」俞濤登場, 這位17歲的小伙,用他那桀驁不羈又略帶懵懂純真的眼神,看著主持人曹可凡吃下了自己精心制作的,未清洗徹底的豬大腸。
面對這樣的「原汁原味」,曹可凡也報之以圓潤的鼻孔和潔白的下牙。
視訊片段 圖源/愛奇藝
圖源/愛奇藝
「小胖」成為了網友眼中智斗評委的「草根英雄」,實現評委「原味」夢想的勇士。這戲劇化的效果,加上「小胖」與曹可凡的魔性表情,讓「九轉大腸」迅速成為B站鬼畜區的頂流。
在歡樂觀賞的同時,很多網友表示,這條視訊的味兒夠重。 但是,對于吃過牛癟(biě)的朋友們來說,原味大腸多少還是有些寡淡了。
牛癟是什麼?
關于牛癟,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的: 牛癟(biě),又被稱為「百草湯」,是黔東南非常奇特的一種食品,不少外地人難以接受。
究竟是什麼奇物,讓人望而生畏?我們先來看看它的湯色:
牛癟湯 圖源/網絡
翠綠掩映著微黃,濃沫翻騰著細浪。 此情此景,如果說煮咖喱也能看到,不算什麼,那麼其味道的腥酸苦臭,一定會讓你聯想到浮云蒼茫的青青草原之上,那最不經意間的一坨。
其實這聯想并非沒有根據, 因為牛癟的今生,本就是那一坨的前世。
牛癟制作 圖源/網絡
上等的牛癟,一定要付之以最精心的喂養。 將新美的青草中,融入人參、當歸、何首烏,防風、蕎麥、小柴胡。草鮮藥香,讓牛兒吃得自在逍遙。只有一頭快樂的牛,才有資格做最頂級的牛癟。此時,大廚與牛的博弈正式開啟。
大廚們要預判眼前這頭牛的胃腸蠕動狀態, 待草,藥與胃液充分混合,卻未消化之際,電光火石,剎那流星,手起刀落,剖胃取食。
取出這一團團翠綠之芯, 拌以牛膽汁,佐以花椒、陳皮、香草,入鍋沸煎三十分鐘。 可以想象,在那黔東南細雨迷蒙的深秋,爐火熾烈,牛癟沸騰,那幽然的氣味伴著炊煙,在小寨里彌漫飄散,路過的人不禁感嘆,這是誰家又要「過年」。
牛癟制作 圖源/堯山舊事
最好的牛癟,要配上最好的牛肉。 剖胃之牛未冷,取最鮮嫩的一塊,置于樟木砧板,快刀切片,生姜爆炒,出鍋后倒入牛癟湯底。小火煮沸,配上藿香、川芎、香蔥、辣椒。此時,便可以用你最廣博的胸襟去感受這最坦誠的味道了。據說,牛癟還有著有健胃、祛熱和助消化的功效。
在萬物皆可涮的貴州,牛癟做底的火鍋,出類拔萃,活色生香, 只是不知道你是否敢嘗?至少我還沒有這份勇氣。
牛癟火鍋 圖源/網絡
誰是第一個吃牛癟的人?
了解了牛癟底細的朋友們,或許會對這樣的美食心有戚戚,敬之重之,不敢近之。但是,還是會有很多人愛上牛癟,沉醉其中,陶然自得。其實,食「牛癟」古已有之。據宋代朱鋪著《溪蠻叢笑》記載: 「牛羊腸臟,略洗擺羹,以饗食客,臭不可近,食之則大喜」 。 「臭不可近「但最終還是近了,可見其勇氣。
牛癟火鍋 圖源/網絡
這些「勇士」令人欽佩,但是更讓人仰望的是第一個吃牛癟的人。 究竟是誰,在怎樣的機緣下,嘗到了這樣的「人間珍饈」? 這個早已不可考證,只有打開腦洞妄自猜測。
餓得難受?活得倦了?還是打賭輸了?
餓得難受完全站不住腳,牛癟需要從鮮殺之牛取之,牛都有了,還會吃這個?活得倦了,更是不可能,哪怕吃牛肉撐死呢?如果自虐成性,那也可以找新鮮排出的,何必費這勁兒?打賭輸了,看似最有可能:兩位屠牛壯士,一邊庖丁解牛,一邊打賭,輸了就去吃那綠色的一團。但生吃并不美味,打賭的人也不可能精心烹制。
有沒有一種可能,第一個吃牛癟的人,是一個好奇心與決心并存的「勇士」? 那時的人們并不了解反芻,看著牛莫名其妙反復咀嚼,好奇是個啥味兒。搶過來一嘗,差點背過氣,但又偏偏不信邪,煮過再嘗,味道不錯嘛!
又或者是某個報復心很強的天蝎座, 就像那個做大腸的「小胖」一樣。給某個記恨的人做了一鍋牛癟,沒想到歪打正著,讓美食界的一朵奇葩自此綻放?
……
聰明的讀者看到這里,應該咂摸出味兒來了,上面這一大段不著邊際的猜測,只是為了湊足字數,畢竟我們有字數要求。其實,誰是第一個吃牛癟的人有啥好猜的,這些無聊的猜測除了湊字數,既沒有營養,更不能創造GDP。不過,這里的牛癟卻實打實地創造了GDP。
「中國第一癟城」
吃牛癟的地方,主要在黔東南的黎平、從江、榕江和錦屏等縣,以及廣西的三江、融水、河池。 其中,榕江更是以牛癟為傲。在榕江縣的一處廊樓上,赫然寫著「中國第一癟城」。這樣寫甚至有些謙虛了,亞洲第一,世界第一,宇宙第一癟城,也是毫不夸張。
「中國第一癟城」 圖源/網絡
在榕江縣的忠誠鎮,有一處湘黔桂交界地區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場,年均肉牛交易量1.9萬頭,交易金額2.7億元。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,牛癟功勞不小。牛癟,是忠誠鎮乃至榕江縣的一張名片,催生了一個龐大的肉牛產業相關市場。
千人牛癟宴 圖源/貴州網
當地植根特色文化,依托忠誠鎮牛市,打造了「榕江牛癟」品牌,并創建了「牛癟一條街」。 同時以忠誠鎮為基地,不斷向四周縣市發展。現在在黔東南大部分縣市,都能找到榕江牛癟火鍋店。
除了線下產業遍地開花,近年來,網絡上不少美食博主測評榕江牛癟,隨著網絡的傳播,也帶火了一把榕江牛癟。 榕江牛癟迅速出圈,不少外地人通過線上購買,或者到當地旅游后特意去品嘗。
這些年隨著宣傳,讓許多人打破了心中的芥蒂,敢于嘗試牛癟的人越來越多。 其實,大膽去嘗試,吃多了見多了,也就不會覺得牛癟奇怪了。
畢竟中華美食博大精深,老北京有豆汁,浙江東陽有尿蛋,云南德宏有撒撇,廣東佛山有臭屁醋,黔東南還有更加重口的庵湯…...但如果你們能抗得住明天文章中的「美食」,才算是吃貨界的真「猛士」。
*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。
參考資料:
[1]《隱藏在貴州的「黑暗料理」,吃了牛癟火鍋后,我一口氣跑了10公里》
[2]《「牛癟」食俗,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?》
[3]《隱藏在貴州的「黑暗料理」——牛癟火鍋》
[4]《榕江縣忠誠鎮:吃出來的「牛」產業》
- END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