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生殖崇拜」這顆「毒瘤」,正在瘋狂生長!

哐哐一頓發 2023/02/11 檢舉 我要評論

| 娛析

編輯 | 娛析

「生殖崇拜」作為娛樂圈的一種亂象如今愈演愈烈,已然成為了荼毒青少年思想、影響粉絲價值導向的精神「毒瘤」。

那麼,什麼是「生殖崇拜」?這種現象帶來了什麼危害?

●○「生殖崇拜」○●

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「生殖崇拜」已經開始在娛樂圈流行起來,一些粉絲看見自家偶像發微博后,就開始在評論區瘋狂起來。

就比如去年十分火的龔俊,他只是簡單的發了一個宣傳廣告,但打開評論區卻發現,很多粉絲都在喊著「爸爸我來了!」

這樣的現象不止出現在他一個人身上,很多粉絲都會叫自己偶像「爸爸」、「爹」等稱呼。

很多網友都覺得這樣的評論是十分尷尬,但這只是最初級的,還有一些粉絲在會說出更加狂野的話語。

之前的粉絲追星最多喊一句:「劉德華,我愛你!」,但這句話放到現在,卻成為了力度最小的話。

現在的娛樂圈中,粉絲們喊得最多的就是:「我要給你生猴子!」「哥哥帥到我合不攏腿了!」

這樣的言論充斥在明星的評論區,他們為了追星已經變得毫無底線。

一些男粉絲看見女明星后,他們會直接就說「把持不住了」,如果是年齡稍微大點的明星,評論區就會變成「姐姐我不想努力了。」「阿姨求包養」……

這些現象就是所謂的「生殖崇拜」,他們在網上瘋狂的喊著這些十分低俗、惡趣味的話語,用自己看似正確的方式追著星。

起初還有一些網友認為這時一種新的潮流,但只要仔細想象,如果自己的孩子用這些來開玩笑,心里會有什麼感受?

追星應該是學習偶像身上好的東西,和偶像一起進步,而不是把偶像和生殖器聯系到一起。

但這樣的「毒瘤」正在娛樂圈中瘋狂的生長,甚至有些更過分的粉絲們,甚至會去私信偶像索要精子。

好像粉絲們已經進入到了「走火入魔」的地步,他們在網絡上瘋狂的表達自己所謂的「愛意」,從來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。

這些沖擊三觀的評論不斷的瘋漲,粉絲眼中的「生殖崇拜」,讓本就不清白的娛樂圈變得更加烏煙瘴氣。

其實真正的「生殖崇拜」指的是原始社會普遍的一種風俗,原始人對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種贊美和向往。

但「生殖崇拜」到了娛樂圈,就變成了另一種意思。

對明星表達夸獎和愛意,可以夸他們的演技、作品等方面,為什麼要一直揪著「生殖崇拜」這一點不放?

那麼,「生殖崇拜」產生的原因是什麼?

●○顏值至上○●

如果之前的娛樂圈看的是實力,那麼現在的娛樂圈看的就是顏值。

只要長得好看,就有很大可能會火,但他們好像忘了一個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好看不代表娘炮。

很多明星為了追求所謂的流量,畫著精致的妝容在台上簡單的扭扭腰,就會引起台下許多粉絲的尖叫。

即使他們唱功不好,演技拉垮,還是會有很多粉絲為他們買單,只是因為他們長的好看。

這樣的情況在娛樂圈中已經成為了很常見的現象,很多流量明星就會迎合當下的審美,不是畫著濃妝,就是在台上露腹肌。

粉絲們也十分配合的在台下和網上喊著那些不堪入耳的話,漸漸的這些已經成為了當下娛樂圈的主流。

就比如之前的「糖果超甜」組合,他們畫著精致的妝容,站在舞台上看著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,但卻用著「偶像」的身份亮相。

不敢想象如果娛樂圈中全是這樣的明星之后,將會是個什麼樣子。

所以當下很多選秀舞台上的明星們為了迎合觀眾,就會打這種擦邊球,而且這樣的行為對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有極大的誘惑力。

很多粉絲們見此也不會覺得害羞,相反會「聲嘶力竭」地去歡呼,音浪聲高到刺耳。

這就是所謂是顏值至上,粉絲們只是只是看中他們的顏值,就能被迷的找不著北。

這也就導致了現今娛樂圈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,真正有實力有能力的演員明星得不到關注,娛樂圈反倒是被一群空有外表的人占據。

再回看之前的那些明星,每一個都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,他們不僅演技高超,而且能吃苦。

哪怕是拍戲時受了傷,只要導演不喊停就繼續拍攝,這樣敬業的精神已經在娛樂圈中越來越少了。

現在的流量明星們,手指只是劃破了,隊友就趕快圍上來大呼小叫,趕忙讓導演組叫救護車。

很多觀眾看見這一幕后,紛紛吐槽:「這可要快點去醫院,晚一點傷口就要愈合了。」

可見現在的明星真的受不了一點的傷,他們被在粉絲一聲聲的吹捧捧中,逐漸迷失了自我。

在他們看來,只要自己長得好看,就完全能夠掌握流量和粉絲,但他們不知道的是,這樣的風氣只是一時的。

想要長久的在娛樂圈生存下去,只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實力,而不是靠粉絲瘋狂的吹捧。

粉絲們用偶像式生殖崇拜,以「色相」為利器,讓如今的偶像,真的成了「偶像」,只不過是配偶的偶。

再加上現在的明星都是流水線工程,有些不熟悉的網友都會覺得,這些小鮮肉難道不是長得一模一樣嗎?

還有一些明星會給自己加上一些綽號,就比如鞠婧祎是「四千年一遇的美女」,她在電視劇中,就算是被綁架了,依舊是畫著十分精致的妝容。

這樣的畫面會給觀眾們產生誤導,很多觀眾都認為,現在的電視劇看的都不是劇情,而是演員的臉。

除了這些之外,還有一些十分狂熱的粉絲形成了「私生飯」這樣的群體。

●○瘋狂的粉絲○●

一些粉絲為了能讓自己的「愛意」更加直接的表達出來,就做出了更加瘋狂的行為,他們就是所謂的「私生飯」。

這類粉絲也是讓明星最頭疼的,因為他們和網上那些狂熱粉還是不一樣,他們真的會做出十分過分的事情。

「私生飯」們最開始進行蹲點,甚至有人還會跟到酒店或者家門口,之后就會不斷的敲門進行騷擾。

比如肖戰就多次發微博表示自己被「私生飯」騷擾,那些粉絲不光是電話轟炸,還會大半夜敲房門。

他們的這些行為已經不是正常人能夠理解的了,這樣的行為比在網上喊著要「生猴子還要過分」。

如果說網上的那些狂熱粉絲只是隔著屏幕「口嗨」,那麼這些「私生飯」則是直接面對面的交流。

王一博之前因為手機號不小心泄露了,就接到了粉絲瘋狂打電話,接通后對方卻十分無辜的表示:「我只是想聽聽哥哥溫柔的聲音。」

這樣的情況只會對明星們產生困擾,如果打電話敲門已經算是十分過分的了,那麼有的「私生飯」為了接近偶像,甚至會住到樓上或者隔壁。

只是為了每天在門口蹲點,他們認為只有這樣,哥哥們就一定會愛上自己。

這些瘋狂的粉絲們已經形成了一個錯誤的思想,這樣長時間下去,一定會產生不好的后果。

他們不僅喜歡跟蹤、偷窺、騷擾藝人的工作和私生活,更過分的還會還會入室安裝攝像頭、翻垃圾拿偶像用過的紙巾、甚至是偷偷進入偶像家里洗澡,用他的私人物品……

這樣的幾乎達到瘋狂的行為,讓很多明星都覺得十分困擾,他們不斷的進行反抗,但只會讓這些「私生飯」越來越興奮。

除了這些「私生飯」之外,還有一些為了給哥哥們應援,已經到了毫無底線的地步。

之前選秀節目還在盛行的時候,打榜是需要購買節目相關的代言產品,之后再進行掃碼才可以。

沒想到有些粉絲為了送哥哥出道,把買來的奶全都倒掉,只為了瓶蓋里的二維碼。

很快這件事就被送上了熱搜嗎,很多人都無法理解這樣的行為,認為他們就是追星追魔怔了,如此浪費糧食,簡直是不可理喻。

很快這件事就被央視點名批評,即使這樣,還是有一些粉絲不知道悔改,還是在瘋狂的為自家哥哥打榜、應援。

那麼,這樣的現象要如何解決呢?

●○「清朗行動」○●

自從倒奶事件發生后,先是央視點名批評,之后很快就開始了「清朗行動」。

為的就是整治「飯圈文化」和這中間不好的風氣,同時廣電方面加強監管的力度,讓那些風氣不正的明星都進行整改。

加強監管之后,那些娛樂公司為了讓自家藝人能繼續在娛樂圈生存下去,就一定會做出相應的整改。

并且開始加強對藝人的管制,讓他們不再有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出現。

這樣的監管下來,一定程度能改正一些風氣,同時取消選秀節目,讓那些想走捷徑的藝人無路可走。

他們要想在娛樂圈生存下去,就要拿出自己真正的實力,很多未出道成功的明星們,不是成為了網紅,就是已經開始找其他工作。

這些偶像們很難在娛樂圈紅起來,除非他們踏踏實實的發展,一步一個腳印,再加上自身真的有很強的實力,才會有出頭的機會。

選秀節目的取消,也能一定程度減少不理智粉絲的存在,因為這些粉絲大部分都是看顏值,沒有了選秀節目這個平台,他們也就瘋狂不起來了。

除了這些之外,影視方面也要加加強質量,不要為了流量而用偶像,也不管影片的整體質量。

一個真正好的電視劇不光是要有好的情節,更重要的是演員要十分專業,而不是那些只要有一點危險,就要用替身。

這些明星他們能紅一時,但絕對不可能紅一世,一旦這些熱度過去后,基本上就沒人認識他們是誰。

與其用這樣的方式走捷徑,不如多去想想要如何提升自身,如何做到一個傳遞正能量的明星。

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中,還是有一些始終 如一的明星,他們從來不會用流量來進行炒作,而是用自己的實力證明,自己真的很強。

也有一些比較良心的劇組,他們從來都不用任何流量明星,主打的就是一個質量好。

這些才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,他們只會用好的作品交給觀眾,讓觀眾發自內心的進行夸贊。

而不是那些所謂的「想給哥哥生猴子」如此低俗又空洞的夸贊,這樣的夸贊指會讓人覺得,這個偶像也不怎麼樣。

畢竟粉絲們都能說出這樣的話,說明很大可能都是明星潛移默化導致的。

明星作為公眾人物,他們身上自帶很多影響力,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為粉絲模仿的對象。

既然成為了明星,就要擔起這份責任,不要被利益蒙蔽了雙眼,做一個有正面影響力的明星。

同時作為粉絲,更應該理智,追星可以,但過度追星就成為了一種病態,不僅會對思想有侵蝕,還會對身體有影響。

要始終記住一句話:「追星不是摘星」,更不要去進行任何「生殖崇拜」,如果長期以往下去,終有一天會「病入膏肓」。

追星本來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,明星因為自身的優秀吸引粉絲,而粉絲因為追逐優秀的榜樣也獲得力量和成長。

但這份思想一旦過度,形成所謂的「生殖崇拜」,讓很多粉絲開始變得毫無底線的時候,追星就完全變了一個意思。

希望明星對粉絲做出正確的的引導,同時粉絲追星的時候也要時刻保持理智,相關部門也要不斷的加強監管。

畢竟這些問題并不僅僅是飯圈的問題,也需要人們一起努力,爭取把這些「毒瘤」全部清除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