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克龍崇拜外婆,和父親聯系不多,把布麗吉特的3個孩子當親人

哐哐一頓發 2023/01/28 檢舉 我要評論

不管你怎麼看待這位法國總統,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,總會有一個法國人指著他的照片說:「生子當如‘馬克龍’」。

這位總統是在2017年12月登上國家「掌門人」寶座的。那一年他39歲,只比拿波侖當上法蘭西皇帝的年紀大了4歲。

出于這個理由,他的父親讓-米歇爾,曾經在他的就職儀式上自豪地當眾喊出了那一句: 「像個波拿巴人那樣!」。

波拿巴正是拿破侖家族的姓氏。

外界對馬克龍有一些負面評價。但是身為父親的讓-米歇爾總是夸獎兒子能言善辯,極富個人魅力。

但是在馬克龍的眼中,他的父親卻遠不如外婆更加值得稱道。

一九七七年,馬克龍出生在法國北部的索姆省亞眠市。他的父親、母親和弟弟、妹妹全都是醫學從業者。一家五口人之中,除了馬克龍,全都是「無神論者」。

馬克龍不喜歡被這種科學與理性的嚴肅氛圍包裹著。

他更喜歡外婆給予他的那一段,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啟萌教育。

在馬克龍的描述里,他一直很崇拜自己的外婆,因為外婆是一個成功的「底層逆襲」者。

她出身貧寒,父親是一個火車司機,母親是一個家政女工,而她全憑自己的努力,當了一間小學的校長。

這一切對馬克龍後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事業與浪漫的愛情,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。

馬克龍的人生,其實和拿破侖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。

比如,拿破侖出生在偏僻的小地方科西嘉,而馬克龍就出生在「一個凄涼的小城市」亞眠。

拿破侖二十六歲的時候愛上了一個比自己大六歲的寡婦約瑟芬。

馬克龍就在自己十五歲時,愛上了比自己大二十四歲的外語老師布麗吉特。

拿破侖愛上約瑟芬時,后者已經有一雙兒女;馬克龍愛上布麗吉特時,后者也有了三個孩子

約瑟芬與拿破侖交往的同時,有一個 富有的情夫巴拉斯;布麗吉特與馬克龍交往時,也有一個 銀行家丈夫安德烈。

後來巴拉斯主動退出,安德烈和平分手,拿破侖與馬克龍二人的婚姻,又分別遭 到了來自各自家人的阻力,不過還是他們取得了最后的勝利。

拿破侖在追求愛情的路途上,一往無前,他甚至在明知約瑟芬給自己戴綠帽的情況下,也堅持要和她結婚。

馬克龍比較幸運,因為布麗吉特沒有那麼「復雜」的情史,所以馬克龍做的只是為了與她交往,疏遠了自己的血親,并且在婚后向媒體表示:

他已經放棄了「生娃」,并決定把妻子的3個孩子,當成自己的親人。

畢竟,不管是當初戀愛、還是後來結婚,這3個孩子都很支持馬克龍。

如果說拿破侖這種執著與熱烈的性格,是源于波拿巴家族的天性,那麼馬克龍身上強勢的「任性」,又是來源于哪里呢?

答案也許還是在他的外婆身上。

馬克龍的父親 讓-米歇爾時常責怪他的外婆,說她是一個 「占有欲過度」、「性格強勢」的老人。

馬克龍的母親弗朗索瓦絲甚至認為—— 外婆「控制」了他。再後來,他的妻子 布麗吉特又「霸占」了他

在他父母的口中,外婆簡直像是一個擁有魔法的「女巫」,因為他們的兒子 「似乎很喜歡(外婆)這種管教,并從中學到很多東西。」

而布麗吉特顯然與馬克龍的外婆有某些相似之處,不然為什麼馬克龍後來又會被她「霸占」呢?

可是一旦用上「霸占」一詞,就說明了布麗吉特對他的「掌控」比起他的「外婆」,顯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不過,事情也許沒有那麼「復雜」。

總統顧問布魯諾·羅杰爾-佩蒂特認為 :「(對馬克龍來說)真正父親的形象,其實是外婆。」

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,父親對于孩子的意義是「指路標」與「啟明燈」。他給孩子指明了未來前進的方向。

外婆「白手起家」,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小學校長;馬克龍也「白手起家」,最后當上了法國最年輕的總統。

讓-米歇爾說得很對,他的兒子馬克龍, 「很喜歡外婆那樣的管教」。

他的性格決定了,他需要有一個人來「管著」,只可惜那個人無論是誰都不會是他的親生父母。

關于這一點究竟是為了什麼,也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答案了。

馬克龍三十九歲當上法國總統,這在普通人看起來簡直像一個傳奇故事。他和布麗吉特的愛情,也讓很多人覺得難以理解。

有人說,他 興許是在布麗吉特身上找到了外婆的「影子」。畢竟后者比他大了二十四歲,看外表簡直就和他的外婆是一輩人。

為了一個年長且并不怎麼漂亮的女性,放棄了自己的「生育權」,這看上去簡直是「發瘋」了。

過去我們以為馬克龍到底是個法國人,他所在的國家一向以浪漫著稱于世,所以他的家庭與社會顯然會在婚姻問題上表現得更加開放。

不過就在去年年初,馬克龍的父親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之后,我們才從他的談話中得知,其實 他和他的妻子,都不看好兒子這段婚姻。

因為這個緣故, 讓-米歇爾曾經長時間遭到兒子馬克龍的冷落。

自從他當上總統后,一 年只與父親見三四次面。

讓-米歇爾曾經對兒子的那些花邊新聞感到無比憤怒,但是如今一切憤怒早已經云散煙消了。

們對一個人的評價,并不是只限于他婚姻生活中的一面。其實大家更重視的,永遠是一個人在事業上是否取得了成功。

另外,關于「放棄生娃」帶來的負面影響,也并不大。換句話說, 他并不需要通過生娃來達到替自己養老的目的。

所以不管馬克龍與布麗吉特的結合是出于 「智性戀」、「外祖母的倒影」,或者其它任意一種外界的猜測,似乎都不會影響到對他個人的總體評價。

換句話說,至少截止在二〇二三年的今天,馬克龍在普通人眼里依舊是「法國近60年來最成功的一位年輕人」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