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娛析
編輯 | 娛析
2020年,陳果憑著獨有的講課風格及文采,從課堂走向央視,接著便火遍網絡。
但沒多長時間,她又從大眾的視線中消失了,甚至網絡中開始出現詆毀她的聲音。
那麼,究竟發生了什麼,令這位才思敏捷的高校女教師跌落神壇?難道她真是徒有虛名嗎?
●○人設崩塌○●
古話說得好,物極必反。
陳果或許就是遭到了「走紅」的反噬,眾多流言蜚語在短時間內齊聚到她身上。
比如,大家一窩蜂地出現在她的講課視訊之下,甚至比該課的學生聽得還仔細,然后比評委更加嚴苛,不厭其煩地挑毛病,或者是陰陽怪氣。
除了這些,還有很多網友認為,陳果的課猛地一聽好像是很有道理,但仔細一琢磨其實就是一些無用的心靈雞湯。
雖然味道很濃,但卻缺乏實際意義,沒什麼學習價值。
還有網友還說陳果其實就是在「賄賂」學生,專講學生愛聽的東西去講,也不管是否有內涵,值不值得學生學。
這些人之中,有陳果之前的粉絲,有為了噴而噴的黑子,也有一些人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,只是單純的跟風、刷存在……
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。
面對眾多聲音,陳果并沒有做出太多解釋,依舊按照自己的行為準則工作、生活。
但是這樣的態度揭露了網友「沒事找事」的真相,從而使得他們更加偏激,執意要將陳果拉下「神」壇。
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?這還要從她2013年登上央視綜藝《開講啦》說起……
說句題外話,一般人在參加了撒貝寧主持的《開講啦》后,名聲都可以更上一層樓,但陳果卻適得其反,甚至被大家認為要將其從復旦大學除名。
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,就是她在節目中提到了「耄耋」二字。
當時,陳果在演講時把「耄耋 [mào dié]」讀錯了,讀成了「毛至」。
但現場的觀眾和主持人為了節目效果,并沒有一個人去直接打斷她的演講。
視訊播出后,網友們迅速炸了鍋,他們開始無限放大陳果的失誤,并「深度解析」了為什麼現場沒有人提醒她,最終將她能火起來的原因,歸結于資本的包裝。
一時間,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那個風趣、且有極高文化素養的大學老師,只剩下了一個念錯生字的資本產物……
雖然陳果在第一時間選擇了道歉,承認自己的錯誤,并降低了在互聯網上露面的頻率。
但是網友并不打算買賬,反而坐實了陳果「心虛」,并對她展開了新一輪的討伐。
終于,這些曾經把陳果捧上「神壇」的手,又將她撕了個細碎……
無奈之下,陳果只能停止所有網絡平台的更新,課程也不再發了。
至此,這位曾經撫慰無數人心靈的網紅女教師,就這樣淡出了人們的視野。
那麼,事實真的如網友所言麼?陳果是否真的毫無水平呢?
●○智慧女人○●
為了質疑陳果的能力,揪出她的問題,有人專門去翻出了她的履歷,卻遺憾的發現,她的人生履歷用無懈可擊來形容已經不足夠了,簡直完美地不像話。
陳果是80后,出生于1981年,她的父母全都是高知識分子,對教育非常重視。
染于蒼則蒼,染于黃則黃。
這樣的家庭條件、環境、氛圍,即便是放在上海,也可謂是書香門第,也使得陳果在書籍的熏陶中,長成為了一個女學霸。
陳果從小就展現出了超越同齡人的智慧,當其他同齡孩子懵懵懂懂時候,她就已經變得像個小大人一樣,學習成績和自身素質都非常優秀。
1999年,陳果憑借自己出色的成績,考入了復旦大學的文科基地班。
據說這個文科基地班,是只有重點中學里面成績拔尖的學生才會被保送進去,配備的老師都是復旦大學「文史哲學」里最好的老師。
上學期間,她經常幫助老師和同學,因為情商高,在班級里很受歡迎,還靠著自己優異的表現,當上了哲學系的學生會主席。
就這樣,陳果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在復旦一共待了9年之久,這9年時間不僅豐富了她的學識,還讓她對復旦的感情越來越深厚。
當然,這9年時間里,復旦大學也流傳著很多關于陳果的「傳說」。
比如她在學校的晚會中跳過舞蹈,曾是許多復旦學子口中的「美麗學姐」。又因為當過模特,還曾有「模特姐姐」的美稱。
直到畢業后,26歲的陳果寧愿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,毅然決然地留在復旦任教。
據學生透露:
陳果的課堂總是座無虛席,課堂氛圍也很好,講的風趣幽默,大家都很愿意聽。
哲學思政原本就是極為枯燥地課程,學生們就著夏日微風更是昏昏入睡。
可是陳果卻執意要將思政課變成大家都喜歡的科目,學生們先是被陳果老師美麗的外貌吸引,后又被她幽默的課堂所折服。
課堂上,她總能夠把深奧的人生哲理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清晰地表達出來。
無論是愛情、親情,亦或是友情,陳果總是會有自己非常獨到的見解,她說出來的話語總是令人如沐春風、醍醐灌頂。
陳果之所以那麼紅,換句比較幽默且通俗的話來說,大概就是大家喝雞湯喝的太多了,很想喝些開水,陳教授弄的開水,不涼不燙,正好適合飲用。
除此以外,陳果還經常向其他老師請教,把自己的課一遍又一遍地完善,確保內容通俗易懂,學生們喜歡聽。
大家對陳果的喜愛,可以說是始于外貌,忠于才華,很多人都因為自己聽過她的課而感到自豪,甚至發朋友圈、抖音炫耀。
所以不知不覺間,陳果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,就火了。
●○一夜爆火○●
陳果并不知道自己會走紅,所以當網絡上到處都是她的視訊時,她本人非常意外。雖然她在學校已經屬于是「風云人物」了,不過廈大圈外對于陳果還是很陌生的。
2010年7月,有一位學生非常喜歡陳果老師的課,上課的時候就偷偷將陳果老師講課的視訊錄了下來。
原本他也只是想要分享一下自己的大學生活以及自己喜愛的老師,可萬萬沒想到這段視訊火速走紅,引起了廣大網民們的注意。
對于突然的走紅,陳果老師并沒有給出太多的回應,甚至她的生活還和以前一樣,依舊面帶微笑認認真真地給學生們上課。
可是卻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認為老師講的課實在是讓人豁然開朗,都想分享給自己的朋友,大家紛紛開始錄制老師的上課視訊,并且將視訊上傳至網絡上。
就這樣,陳果老師的熱度在網絡上一直居高不下,各種各樣的平台都開始想給她做采訪。
雖然陳老師也做過一些采訪,但是她自己總是覺得作為一名老師,給學生上好課,傳授更多知識才是更重要的。
于是,陳果老師除了平日里在學校認真上課以外,還在課余時間寫了一些文章,後來她還成功地出版了書籍。
2013年,一直在網絡上很火的陳果老師終于登上了央視的舞台,參加了一檔節目——《開講啦》,她滔滔不絕地文采以及灑脫不羈的外貌立馬又贏得了一大波好感。
就這樣,陳果這位廈大老師徹徹底底被大家知曉,後來,她還登上了央視《新聞聯播》,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。
陳果在采訪的時候告訴央視記者,平時在課下生活中,同學們都喜歡叫她「果姐」「果果」,她自己本人也很喜歡師生之間相處平等的感覺。
就連新聞聯播都曾對她給予極高的贊譽,陳果不僅是學生的榜樣,更是給學生的心靈帶來了震撼,為中華新時代注入了新能量。
在課堂上,她更是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,她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獨立的個體,每個學生的獨特性都被她細心地發現,并且多加創新,用自己的方式與學生如朋友般交談。
即使陳果沒有網上那些視訊,憑借她出色的專業知識和個人魅力,依舊可以成為廈門大學響當當的風云人物。
就是這樣以為集顏值和才華于一身的教授講師,硬生生被網友從神壇扯下。
事實上,被網友摔落神壇的不止陳果!
●○創造神,毀滅神○●
李健曾說過:「中國人喜歡制造神,更喜歡毀滅神。」
曾經有一位法學老師如陳果般走紅網絡。他幽默風趣,被粉絲戲稱為「法學界郭德綱」。
他講起案例來他總是眉飛色舞,雖然大家聽起來都覺得十分搞笑,但細細想來卻有很深奧的道理。
在他的法律案例里面,他喜歡用張三舉例。「張三」不僅殺人搶劫,甚至還被貓熊咬,簡直慘不忍睹。因此張三還被稱為是「最慘紙片人」,他也被網友戲稱為「法外狂徒張三」。
這個看起來其貌不揚的法學老師,一時間憑借著自己風趣幽默在網上迅速走紅,短短三個月內就圈粉千萬。
可是網絡是把雙刃劍,它可以把你推向頂端,也可以把你拉入深淵。
2022年9月份,羅翔老師被網暴。原因是他在微博上面分享了一篇讀書筆記,內容大概是這樣的:
「要珍惜德行,卻不要成為榮譽的奴隸,因為前者是永恒的,后者卻很快會消失。」
這下網友們可抓到了「證據」,紛紛臆想羅翔是在對鐘南山院士指桑罵槐,就這樣,羅老師頓時被很多不知情的網友大力抨擊。
無奈羅翔老師只能退出微博,將自己之前的動態也全部刪除,可見網絡的力量確實可怕。
除了羅翔老師,連即將退休的戴建業老師也難逃網友的鍵盤。
他是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的一名教授和博士生導師。戴老師在文學尤其是詩詞方面的造詣極高,曾出版過非常多的論文和書籍,在文壇絕對有相當高的地位。
如同陳果一樣,戴老師的課堂也十分的風趣,大家把戴老師的課比作是在聽相聲、和脫口秀一樣輕松自在。
有的同學在網上留言:
「那些枯燥無趣的古詩詞在戴老師的手中像是變了似的,我們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知識。」
而且戴教授還十分浪漫,他經常拿自己與夫人的生活舉例,大家都很喜歡聽,還戲稱他為「文學界的段子手」。
可後來因為妻子患了肺癌,戴老師的工資實在支付不起高昂的醫藥費。
據透露,當時戴老師夫人吃的一盒藥就需要五萬塊錢,而這盒藥卻只能吃一個月。
直至有一次,妻子吃藥時不小心將藥丸掉在地上,一時間沒有找到,不由得急出了眼淚。
看到這一幕的戴老師,內心無比心疼妻子,于是決定要為妻子賺取足夠的醫藥費。
但他也并非無下限,他始終謹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,他在充分保證學校內學生的學習情況外,才利用課余時間,通過直播授課的方式來為妻子換取醫藥費。
可是總有人眼紅,并罵戴老師丟失了文人風骨,可戴老師別無選擇,她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妻子離開。
雖然戴老師四處奔波,可他的夫人不久還是離開了他……
對比陳果、羅翔以及戴建業老師,網友似乎總是異常苛刻,可面對巨額出場費的演員明星大家好像又格外寬容。有的演員台詞背不下,各種上替身,網友們卻都風輕云淡地原諒了。
文人難道就這樣上不得「神壇」麼?
我們極盡挑剔君子品行言談的瑕疵,卻熱情追捧所有的品行卑劣者。
我們給了好人絕路,卻給了壞人生路。
網絡能夠帶給人無限榮譽和掌聲,卻又能給人潑上無盡的污穢。
生而為人,每一個人都沒有資格對其他人進行或多或少的評價。
努力生活,積極面對一切困難,正視自己,才是我們應該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