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員潘虹剛結婚不久,在一次閑聊中丈夫米家山問她: 「你對以后有什麼規劃?」
潘虹沒有絲毫猶豫的回答他: 「我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就。」
正因如此,在婚后潘虹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事業上,
他們結婚8年,在一起的日子卻只有380天,
最終兩人的婚姻因為長時間的聚少離多走到了盡頭,
當年的潘虹為何如此執著于事業呢?
失婚37年后依舊單身的她,后悔曾經的選擇嗎?
1.
潘虹有一個非常悲慘的童年,在她十歲那年,父親就去世了,
這之后她沒少因為此事被欺負,總有一些調皮的小男孩跟在她后面,說她是「沒爹的小崽子」。
甚至有時候還會吐她滿臉唾沫,每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,潘虹都會拽著那個男孩的袖子擦干凈自己的臉。
可能會有人覺得她很堅強,其實她只是明白,一個沒有父親的女孩,沒有資格哭泣,
再也沒有溫暖的懷抱可以為她遮風擋雨,她只能自己靠自己,
潘虹不是堅強,她只是努力是自己頑強,
才十歲出頭的年紀她就已經知道,頑強才是自己唯一的依靠。
長大后她來到了崇明島,在農場食堂里面賣飯菜票,
每天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的工作,讓她感到厭煩,
她想要去剛加廣闊的天地,但是卻苦于沒有門路,
一直到潘虹19歲這年,事情終于出現了轉機,
上海戲劇學院來到崇明島招生,潘虹聽到招生的消息后,第一時間就去報了名,
哪怕在此之前她從沒接觸過表演,但她知道這是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,她要盡力把握住,
最終她過五關斬六將,成功被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錄取。
2.
進入上戲之后的潘虹,每天都在努力學習,她永遠是最早出門最晚回宿舍的那個人,
因為她知道自己沒有基礎,所以一定要比其他人更努力,才能在其中脫穎而出,
潘虹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,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,
當時上戲的學生是要幫上影廠跑龍套的,所以隔三差五他們就會來學校里挑選演員,
潘虹因為高挑的身材和姣好的容貌,屢次被挑中,還沒有畢業就參與了三部影片的拍攝,
但是她并未因此沾沾自喜,她覺得這就是一份工作,有就做,沒有就在學校學習,
她也從來沒覺得自己長得有多好看,因為老師經常會說:
「演員不是只靠臉蛋的,演員最重要的是台詞和形體,這兩樣不好,你做什麼都不行。」
很快在上戲的學習生涯就走到了盡頭,畢業后潘虹被分配到了上影廠。
1976年,峨眉電影制片廠正在籌拍電影《奴隸的女兒》,
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,可是女主角卻遲遲定不下來,
試鏡的人不少,就是沒一個合適的,
無奈之下,廠里只能派制片主任張魯琨和美術設計米家山去上海求助,
在知曉他們的來意后,謝晉為他們推薦了潘虹,于是兩人便決定前去見見,
米家山第一次看見潘虹的時候,她正在擦窗戶,
午后的陽光灑在她身上,美得像油畫,
只此一面,米家山就對她一見鐘情,
但是他沒忘記自己是來做什麼的,于是便邀請潘虹試戲,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。
當即便決定由潘虹出演女主,結果沒想到她卻不愿意,
謝晉知道后專門去勸她:「你這次可是過去做主角的。」
那時候的潘虹剛剛從學校畢業,雖然有戲拍,但大多不是配角就是龍套,
所以最終她思慮再三還是答應了,這一去潘虹就和米家山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在劇組中兩人其實并不會產生過多的交集,但是每次米家山忙完之后,
他就會去看潘紅演戲,偶爾潘虹拍完之后看到他,兩人就會寒暄兩句,
但是他們的關系也就止步于此,甚至連朋友都算不上,頂多是見面會互相打招呼的同事。
雖然他們當時在同一個劇組,但一個是演員,一個是美工,看起來是最不相關的兩個人,
可是之后一部《苦惱人的笑》,讓潘虹引起了影壇的關注,也讓兩人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。
當年潘虹因為這部電影,受邀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展映,她因此一炮成名,
但是她也因為這部電影,與導演楊延晉傳出緋聞,
就在緋聞鬧得沸沸揚揚時,米家山來上海看潘虹,
當時他是從南京去成都,中間在上海轉車,所以有四個小時的時間,
因為時間太過短暫,他來不及去找潘虹,于是便要求潘虹來車站,
剛開始潘虹覺得太麻煩了,并沒有同意,
但是米家山執意要求她去車站,說自己一定要見她。
潘虹最終還是來了車站,一見到米家山就問她:「你還好嗎?」
潘虹除了還好之外不知道還能說什麼,然后米家山說:
「一個人如果一生里注定早晚要摔跟斗的話,那還是摔得越早越好。」
說這句話的時候米家山神色平靜,潘虹則一直在看著他,
潘虹明白,對于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,米家山已經有了自己的了解,自己的判斷,
對于她來說,那一刻米家山的出現,像是一個騎士。
雖然米家山并沒有說什麼做什麼,但對于一個從小就失去父親庇護,一切都靠自己打點的女孩來說,
一個哪怕只出現一次的騎士,就已經足夠了。
因為這件事情,潘虹愛上了米家山,
而米家山更是早就已經對潘虹一見鐘情。
從外在條件上來說,米家山是配不上潘虹的,
他長相普通,還比潘虹大了8歲,但是他的家境很好,
并且潘虹因為童年缺失父親的陪伴,所以她極度渴望父愛,
兩人就這樣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,之后潘虹就隨米家山來到了峨眉電影制片廠。
1978年的中秋,米家山和潘虹踏上了婚禮的紅地毯,
在一輪圓月下,兩人正式結為夫妻,
當時兩人約定,之后每一年的中秋,都要給對方發一封電報,上面寫著:
「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」
剛結婚的時候總是很甜蜜,可是很多時候,感情都抵不過時間的流逝。
3.
就在結婚后不久,一次閑聊的時候,米家山問潘虹對以后有什麼規劃,
當時他想問的是以后對家庭的規劃,但是潘虹說的是:
「我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就。」
米家山一聽愣住了,但很快他就反應過來,對此表示認同,
其實在當時那個年代,結婚后女性大多會將生活重心放在家庭上,
男性也都想找一個「賢妻良母」,但是米家山卻并沒有要求潘虹這樣做,
之后米家山為了讓兩個人能夠有更多的話題,同時也為了能夠幫助潘虹的事業,
他放棄了原來的專業,去到北京進修了兩年的導演。
在事業上,米家山給了潘虹絕對的支持,
當初《杜十娘》的劇本找到潘虹時,她其實是不想接的,因為不太想演古裝,
但是米家山在看完劇本之后,極力勸說她接下這個本子:
「這個角色和你之前的都不一樣,是個挑戰,但也是個機會。」
潘虹相信他的眼光,于是最終還是接下了這個角色。
結果沒想到潘虹就為了演這個劇本,整整一年半沒有回家,
每天就是泡在劇組里,鉆研人物性格,最終她的努力沒有白費,
憑借著這部電影,潘虹奪得了第四屆小百花獎的最佳女主角。
而潘虹也憑借這部電影開始了自己的轉型之路,奠定了之后成為一代「悲情天后」的基礎。
也正因為這部電影的成功,她才有了之后出演《人到中年》的機會。
當時導演正是因為看過《杜十娘》,所以覺得她非常適合其中的女主角「陸文婷」,
于是便邀請她出演,可是在看完劇本后,潘虹有些猶豫不決,
因為那個時候的她才27歲,但是卻要飾演一個42歲的人物,她怕自己把握不好這個度,
最后辜負導演的信任,和全劇組人員的努力,
米家山得知后,就鼓勵她先去試試,人不管做什麼都要勇敢的邁出第一步,
所以最終潘虹在米家山的鼓勵下,接下了這個劇本,
這對當時的潘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,但是有壓力才會有動力,
潘虹用心的鉆研人物,最終順利完成了這部電影,
之后也因此斬獲第三屆金雞獎最佳女主,因為名氣越來越高,潘虹也變得越來越忙,
和米家山見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,兩人的感情不可避免的變淡了,
對于當時的潘虹來說,她將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事業上,覺得出名最重要,
而家庭是可以暫時不做考慮的,因為她覺得就算自己很久不回去,回去后還是自己的家。
他們每年中秋還是會互相發電報,但是感覺卻怎麼都回不到過去了。
于是米家山向潘虹提出了失婚,那天他拿出了八本日歷,指著上面畫圈的日子說:
「我們每次見面我都畫了圈,八年才380天,我明白你想追求事業,但是這樣的日子我再也過不下去了。」
潘虹明白自己忽略了這個家,但是她做不到放棄自己的事業,
他們之間并不是沒有感情,只不過兩個人的側重點不一樣,
在失婚之前,米家山又問了那個問題,問潘虹現在還是想要成功嗎?
他問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想給兩個人最后一個機會,可是潘虹依舊沒有改變,
她默不作聲,米家山已經明白了一切。
對于潘虹來說,事業上的成功才能夠給她足夠的安全感,
雖然米家山給她帶來了父親的感覺,她也曾說過米家山就像是半個父親,
但是這并不能讓她放棄事業,所以他們最終還是辦理了失婚手續,
在去的路上,潘虹一路上都在默默流淚,
她不想放棄這段感情,但是她也明白兩人沒有辦法繼續走下去了,
最終他們持續了八年的婚姻,就此戛然而止。
在辦完失婚手續后,潘虹只帶了一箱子衣服,就回到了上海媽媽家里。
在潘虹的自傳中曾經提起過兩人這段八年的婚姻,她是這樣說的:
「這八年,是我已經走過的生命里最棒的八年,我可以對任何人都這樣的直言不諱。」
雖然兩人沒有白頭偕老的緣分,但是曾經一起走過的路也是很寶貴的財富。
她始終感謝米家山的出現,給她平淡的生活中增添了許多精彩瞬間。
4.
失婚之后,潘虹和米家山依舊保持著朋友的關系,
潘虹依舊還保持著每次接新片都會打電話給他,聽聽他的意見,
對于潘虹來說,雖然兩人已經失婚了,但是米家山依舊是她最信賴最可靠的朋友。
剛失婚的那幾年,兩人還像以前一樣,每到中秋的時候就會給對方發一個電報打一個電話,
只不過在他們之間涌動的,已經不再是愛情了,好像變成了習慣,
在第六年的時候,潘虹醒的很早,搶先打出了那個問候的電話,
電話很快接通,另一邊傳來了米家山的聲音:
「這麼早,就知道是你,我昨晚就想今天要早點醒先打這個電話,沒想到還是被你搶先了。」
聽到這句話的潘虹笑了笑,這時他們已經不把對方當愛人了,
比起愛情更像是親情,畢竟他們曾經一同生活了這麼久。
和米家山失婚之后,潘虹和往常一樣熱衷于事業,空閑的時候就回家陪陪老母親。
這之后她也有過幾段戀情,但是不管是和韓美林,還是她自傳中曾說過的「賽」,全都無疾而終。
當初潘虹和韓美林互相有好感,但是最后卻沒能在一起,
有一次韓美林因為腸炎住院,潘虹得知后便想前去探視,
結果韓美林極力阻止,因為只要潘虹當時很火,出門一定會有媒體跟著,
她只要來探視自己,明天報紙上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花邊新聞,
雖然兩人沒有在一起,但卻成為了很好的朋友。
後來韓美林發起「雪山天使」計劃,潘虹積極響應,收養了一個藏族男孩。
而那個「賽」,則是潘虹表姐為她介紹的,
在她的自傳中,用了極大地篇幅去描寫他,
在賽的身上,潘虹幾乎得到了一切,
父親般的庇護,兄長般的扶持,情侶的關注和溺愛。
但是經歷過上一次失敗的婚姻后,潘虹對婚姻有些恐懼,遲遲不敢再進一步。
即便如此,「賽」也表示理解,覺得情侶之間可以有很多種方式,不是非要步入婚姻,
就這樣他一直在背后支持潘虹,支持著她的每一個決定。
潘虹的母親眼看著女兒的年紀越來越大,隱隱有些擔憂,
她還是希望潘虹能夠找到自己的歸宿,兩個人互相照應著,總比一個人強,
于是每次潘虹回家看她的時候,都難免被念叨幾句:
「兩個人一起,總歸要比一個人容易些的。」
每次潘虹都只是聽著,嘴上答應,但是想法卻從未改變過,
最終她與這位「賽」的感情也無疾而終,現在的潘虹已經68歲了,依舊孤身一人。
但是她并不后悔當初以事業為重,可能很多人覺得她現在一個人的生活很孤獨,
可是潘虹覺得自己經濟和精神上都很獨立,現在的她只想把自己的生活過好,把家里人照顧好,就足夠了。
她覺得婚姻對她來說,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,獨立才是,
不管結婚與否,都要保證經濟和精神上的獨立,這樣無論發生怎樣的事情,都能過得很好。
曾經的她也渴望有一個男人的肩膀,能讓她依靠,她得到過,
曾經的她也盼望能有一方自己的屋頂,能讓她躲避風雨,她擁有過,
但是人世間總會有各種無法預料的事情發生,曾經擁有的東西總是會失去,
可是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向前看,因為路還要繼續走下去,
其實曾經的她并不想做一個女強人,但是萬般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,
她早年一直被推著前進,為了站穩,只能頑強。
潘虹晚年回望自己的一生,她不后悔自己做出的每一個選擇,
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有一個自己的孩子,
她曾在自傳中寫道:
「如果能讓我在選擇一次人生,我只想做一次母親,只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。」
可惜的是人生沒有回頭路,有些遺憾注定無法彌補。
步入晚年的潘虹,依舊活躍在熒幕上,
只不過她所飾演的角色,換成了婆婆媽媽,
潘虹曾說過,每拍一部戲,就像是體驗了一次不同的人生,
所以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她沒能成為一個母親,但是在影視劇中,她體會到了母親的滋味,
這也算是勉強彌補了遺憾。
5.
陽光下的潘虹,是別人眼中燦爛的輝煌,她23歲成名,27歲得全國大獎,29歲獲國際大獎,她就是 「命運的寵兒」。
月光下的潘虹,是自己心里空洞的失落,她10歲就沒了父親,失婚后37年仍未婚,68歲依舊無兒無女,她只是一個孤獨的 獨身女子。